知識增益系列:趣味中國史講座系列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致力推動以人為本的文化教育,涵蓋中國歷史、文學、哲學、藝術、音樂及文化遺產等眾多範疇。 本系於今年將開展知識增益系列:趣味中國史講座系列,預設了不同講題並由資深老師負責演講,從而讓中學生對歷史及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以下講題及簡介將不定期更新,如有興趣預約者,可先致電學系查詢。
主題及負責老師 | 性質 | 簡介 |
---|---|---|
中國孝文化之推廣與體現 負責老師: 盧嘉琪博士 |
到校講座 | 孝是中國文化道德的本源。這個講座主要探討中國孝文化如何在家庭、社會、國家層面推廣,從而理解孝文化的精神。另外通過文人書寫、歷史文獻等資料,窺探傳統中國人怎樣體現和實踐孝文化。 |
中國古典小說戲曲中的人鬼戀故事 負責老師: 林學忠博士 |
到校講座 | 傳統中國古典小說戲曲中的人鬼戀,多是女鬼凡男配搭,而且是女鬼自薦枕蓆,走去慰解精神苦悶的書生。這個講座將會談談傳統中國人鬼戀故事的流變,女鬼凡男背後的性別意識、男性的焦慮與欲望,以及人鬼相戀故事的社會文化的意義。 |
誰為漢胡定分界──談談古代中國的華夷世界 負責老師: 林學忠博士 |
到校講座 | 《天龍八部》中「北喬峰」(蕭峰)的悲劇根源是什麼?要回答這疑問,我們必須瞭解所謂「華─夷」、「漢─胡」究竟是什麼東西。本講題將帶領同學思考傳統中國的民族觀、文化觀和世界觀,探討古代中國錯綜複雜的民族問題。 |
古代中國繪畫的「儒」、「道」思想 負責老師: 黃佩賢博士 |
到校講座 | 老師和同學們曾否想過,傳統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在學習方法、風格特點、品評原則等很多方面的差別,歸根究底,乃源自於中西美學的不同?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中國哲學史始自諸子百家。講者將重點分析諸子百家中「儒」、「道」思想對中國繪畫史的影響,並介紹傳統中國繪畫的原則、藝術精神、學習與欣賞方法。 |
下筆如有神:聯想構思法 負責老師: 錢華博士 |
到校講座 | 對於初中的大多數學生來説,作文最難的還是整體佈局。即使想好要寫什麽,但常常寫到一半也會有寫不下去的時候。這種現象總的來説,就是沒有打開佈局的思路,聯想斷了綫。學習聯想構思作文法,學生作文才能下筆如有神。本講座分享如何運用寫作思維導圖,教會學生寫出好文章。 |
文學及文化學習活動:以香港文化地景為例 負責老師: 陳學然博士 |
到校講座 | 隨着新修訂的高中中文課綱的實施,同學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與閱讀、寫作相關的語文活動。閱讀、寫作或走出課室的語文活動,讓我們能集中心神與精力提高語文素養;三者如配合得宜,會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充實更愉悅。本講題將透過講述我們生活的周邊文化古蹟或文化地景,擷取學習資源,讓中文學習變得有趣與有效,進而體會中國千年文化在香港延展經過的歷史脈絡。 |
從文學世界中探索中國文化 負責老師: 張万民博士 |
到校講座 | 文學課程、文學閱讀有何意義?中國文學傳統豐富而精彩,它揭示了種種人生的境遇,能促進我們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它還隱藏了中國文化的種種密碼,等待我們的探索,加深我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
歷史與醫學的相遇:古今防疫措施漫談 負責老師: 范家偉博士 |
到校講座 | 本次講座簡述古代防疫方法和思想,以及反防疫思想,並探討在古人防疫與儒家思想的關係。 |
香港早期移民「客家人」的民居與生活:三棟屋考察 負責老師: 盧嘉琪博士 |
考察 | 考察地點: 荃灣三棟屋 (地址:荃灣古屋裡2號) 「客家人」是香港的早期移民,他們在港落地生根,成為香港最早的居民之一。現今新界地區仍保留不少傳統客家圍屋古蹟。荃灣是早期「客家人」聚居的地區,而三棟屋是著名的客家圍村。隨著城市發展,荃灣成為了新界最早發展的新市鎮,而三棟屋亦改建為博物館。是次考察將以荃灣三棟屋為對象,透過對全屋之建築、佈局及陳設的觀察,藉以觀察傳統香港客家人的宗族理念及純樸的生活風貌,繼而思考城市變遷對歷史文化古蹟的影響。 |
小城故事:香港基督宗教 負責老師: 王景松先生 |
考察 | 考察地點: 馬鞍山村小教堂:信義會恩光堂 上世紀,基督宗教不同的派別在香港這個小城裡,致力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為當時來港移民提供教育、醫療及救濟援助。 是次考察,將從歷史、文化及宗教角度,以馬鞍山石礦場中天主教及信義會的社福工作為起點,探討宗教團體如何微妙地與香港社會發展產生互動關係。 |
開始時間
講座
逢星期一至五的上課時間內舉行; 每節: 1 – 2 小時
考察
逢星期一至五, 10:00 – 15:30; 每節: 1.5 – 2.5 小時
每節報名人數
講座
最少50人
考察
最少15人 最多25人
申請須知
講座
- 到校講座服務是為本地的中學而設,因此地點會設為申請中學校內。如每節的報名人數低於 50 人,有關申請將不獲處理。
- 中文及歷史學系辦事處(下簡稱「辦事處」)將按先到先得形式處理申請。參加中學請於講座日前一至三個月內於辦公時間內致電 3442 2054預約,在預約後一星期內將填妥的申請表交回中文及歷史學系辦事處。未能如期交表者,其電話預約即被自動取消。如申請之到校日期距遞交申請表的時間少於一個月,辦事處有權不處理其申請。關於到校講座的申請、結果及各項安排,辦事處擁有最終決定權。
- 申請如獲批准,辦事處將於收到申請表後兩星期內致函或電郵覆實。申請者如欲取消講座,請儘早賜電告知,並須補交書面通知以供存檔,已取消的活動將不作補辦。如欲更改講座安排,如日期、時間、人數等,則必須重新申請。
- 根據個人資料 (私隱 ) 條例第十八、二十二及附表一載列的第六原則,申請者有權要求查閱及更正表格內所提供的資料。申請表格內所提供的資料將作安排到校講座之用及將存檔於辦事處作紀錄。如欲查閱及更正表格所收集的個人資料,請致電 3442 2054。
- 如天文台於講座當天懸掛八號颱風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到校安排會被取消並需另行申請。
考察
- 考察服務是為本地的中學而設,參觀團體須安排最少一位帶隊老師隨團,並照顧參加者及維持秩序。如每節的報名人數低於 15 人,有關申請將不獲處理。
- 中文及歷史學系辦事處(下簡稱「辦事處」)將按先到先得形式處理申請。參觀團體請於考察日前一至三個月內於辦公時間內致電 3442 2054預約,在預約後一星期內將填妥的申請表交回中文及歷史學系辦事處。未能如期交表者,其電話預約即自動被取消。如申請之考察日期距遞交申請表的時間少於一個月,辦事處有權不處理其申請。關於考察的申請、結果及各項安排,辦事處擁有最終決定權。
- 申請如獲批准,辦事處將於收到申請表後兩星期內致函或電郵覆實。敬請準時到達指定地點集合。遲到 15 分鐘或以上者,負責老師有權縮短行程並於指定時間結束。申請機構如欲取消活動,請儘早賜電告知,並須補交書面通知以供存檔,已取消的活動將不作補辦。如欲更改考察安排,如日期、時間、人數等,則必須重新申請。
- 根據個人資料 (私隱 ) 條例第十八、二十二及附表一載列的第六原則,申請者有權要求查閱及更正表格內所提供的個人資料。申請表格內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將作安排導賞服務之用及將存檔於辦事處作紀錄。申請人如欲查閱及更正表格所收集的個人資料,請致電 3442 2054。
- 申請如獲批准,學生及其帶隊老師之保險須由中學校方自行負責。
- 如天文台於考察當天懸掛八號颱風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考察會被取消並需另行申請。
查詢
電話:3442 2054,辦公時間: 08:45 – 12:30 14:00 – 17:30,星期一至五。
傳真:3442 0508, 電郵: cah@cityu.edu.hk
地址: 香港九龍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李達三葉耀珍學術樓四樓4702中文及歷史學系
贊助機構:田家炳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