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諮詢委員會
前言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成立了一個學術諮詢委員會,為學系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我們致力在加強研究的同時繼續培育更多學生,加深他們對中文、歷史及不同文化的認識。
除了在學系成立初期提供各方面的意見外,委員會會就以下的範疇向系主任建議發展的藍圖,以及各種相關的程序安排:
- 課程
- 行政管理
- 人力資源
- 對外關係
作為本系與學術界的溝通橋樑,委員的專業知識和參與將為我們未來與各國際學術機構的合作打好基礎,並制定有關的目標及方向。
我們在此衷心感謝每位委員寶貴的時間及支持。
葛兆光教授
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從1997年起,應邀任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獲選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第一屆 Princeton Global Scholar,並於2010-2013年任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化史。著作有《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1986)、《道教與中國文化》(1987)、《中國思想史》(兩卷本)(1998-200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2011)等。
梁其姿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中央研究院(台北)院士,為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首任全職所長。本科畢業於香港大學歷史系,獲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學博士。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學術專長為明清社會文化史及中國醫療社會史。著作包括《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聯經1997)、Medicine for Women in Imperial China(Leiden: Brill 2006)、合編Health and Hygiene in Chinese East Asia: Policies and Publics in the Long 20th-Century(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0)及《面對疾病》(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等。其中,2009年出版的Leprosy in China: A Histor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為第一本討論中國單一疾病史及其社會影響的英文專著。該書之中譯本由北京商務印書館於2013年出版。
梅嘉樂教授
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講座教授,現為海德堡大學「全球脈絡下的亞洲與歐洲」菁英研究群署任主任。牛津大學學士與碩士畢業,1994年獲得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學位。2004年起擔任海德堡大學漢學研究所教授。研究專長為中國音樂、現代圖像及印刷媒體等。著作包括《危險的曲調:1949年以來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中國音樂的政治》、《一份中國的報紙?上海新聞媒體的力量、認同和變化(1872-1912)》(2004)等,並憑《A Continuous Revolution: Making Sense of Cultural Revolution Culture》獲2013年費正清獎。
大木康教授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2012-2014)。1981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科,199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助教、廣島大學文學部副教授、東京大學文學部副教授、1999-2000年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6年台灣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範疇為明末清初時期江南地區之文化。著作有《馮夢龍《山歌》研究》(2003)、《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2004)等。
榮新江教授
北京大學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獲北京大學歷史系學士學位;1985年獲碩士學位;曾於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留學。2008年至今被聘為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91-92年間獲英國學術院王寬誠獎學金,調查英國圖書館所藏敦煌文書,並訪問歐美及亞洲多間著名大學。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漢唐中西關係史、陸路與海上絲綢之路、隋唐史、中亞史。除漢文論著外,他也用西文發表很多論文,近年著作有《中古中古與外來文明》(2001)、《辨偽與存真──敦煌學論集》(2010)、《敦煌學十八講》(英文,2013);主編有《唐研究》(自1995年始)等。
宋怡明教授
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畢業於多倫多大學,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同時為該校的「羅得學者」,亦曾於國立台灣大學及廈門大學留學。曾任教麥基爾大學及多倫多大學。研究專長為明代以來的中國社會文化史及中國東南部地方史。著作包括Practicing Kinship(2002)及 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2008)。
王德威教授
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系主任。研究專長為現代及近代中國文學、晚清小說及戲曲、比較文學理論。著作有《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2002)、《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2005)、《後遺民寫作》(2007)、《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2009)等。
鄭振滿教授
廈門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多次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擔任訪問學者。自1990年代以來,與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系Kenneth Dean教授合作,長期從事中國東南地區社會文化史的調查與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鄉族與國家:多元視野中的閩台傳統社會》,以及與Kenneth Dean 合著的Ritual Alliances of the Putian Plain: Vol. I: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Return of the Gods;Ritual Alliances of the Putian Plain: Vol. II: A Survey of Village Temples and Ritual Activities。
(按英文姓氏首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