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文及歷史學系MACH「春日讀書」書評獎

疫情下,少了戶外自由活動的空間,多了留在家中潤澤心田的時間,催生了第一、二屆的MACH書評獎。趁香港特區政府已逐步放寬防疫管控措施,社會邁向復常,我們今年續辦第三屆,好書共享,讓書評獎的初心天際遨翔,山高水長——好讀書,評好書,讀好書評。東勝神州的老孫說是冬日進補的良方,信焉。

大溪山的盧亭後人報夢說,越冬種植的農作物份外甘甜。臘月天,就在校園池塘旁的一畝三分地翻土,架起烏絲欄,撒下種子。明年三月,「滿園春色關不住」。期待。

獎項:
一等獎:兩名(圖書券 HK$3,000)
二等獎:五名(圖書券 HK$1,000)
三等獎:十名(圖書券 HK$500)

書評語言及篇幅:中文,四千字以內。

書評要求:

  1. 以對所選書本的思考、評述和感受為主;
  2. 不必按一般學術論文的要求引經據典,亦無需引用他人之說,大膽展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思考;
  3. 請注意學術倫理,抄襲書評和他人讀書筆記者將喪失資格。

選書原則:為了鼓勵同學閱讀一些新近出版比較重要的圖書,今年誠邀教授MACH課程的老師們推薦2010年以來出版的重要著作,題材均與中國文化相關,包括語言文學、歷史、哲理、藝術博物等諸方面。請同學於下列書目清單中選讀撰寫書評。

參賽資格: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MACH同學

書評提交日期:2023年1月9日至3月29日

結果公佈日期:2023年4月14日

書評提交方式:

  1. 一份書評為一個文檔(Word或pdf),文檔名稱為「學生編號-所選書名」(如:51234678-櫻桃與金剛)。每位同學至多提交兩份書評(每份書評須分開提交),但不可重複獲獎。
  2. 書評內同學毋需標出個人姓名,只須在起首提供學生編號及列出所評圖書的出版訊息: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如:51234678 — 廖偉棠:《櫻桃與金剛》,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7。)
  3. 按此提交書評。

評選結果(按姓氏筆劃序)

一等獎

姓名 所評書籍
曲慎捷 謝曉虹:《無遮鬼》, 香港:香港文學館,2020。
施芊芊 康儒博(Robert Ford Campany)著,顧漩譯:《修仙:古代中國的修行與社會記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原著: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9.

二等獎

姓名 所評書籍
李詩羽 王東傑:《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林敏 黃心村:《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2。
郭子嫣 葛亮:《燕食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
孫滌非 陳燕遐、潘淑華編:《「牠」者再定義:人與動物關係的轉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8。
戴琳 葛亮:《燕食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

三等獎

姓名 所評書籍
呂海珊 小思:《香港文學散步》,香港:商務印書館,2019。
胡艷 林雪虹:《香江茶事:追溯百年香港茶文化(增訂版)》,香港:中華書局,2022。
莊妍 葛亮:《燕食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

 

感謝同學參加是次書評獎。學系為充分體現公平原則,根據如下方法評選
1)所有書評稿均作匿名處理;
2)由任教MACH的八位老師各自獨立評分,然後匯總計算平均得分排序。

相集

相集請點擊以下鏈接:

按此瀏覽相集

 第三屆MACH書評獎——書目清單: 
下列老師推薦書目是新近出版的圖書,皆為本校圖書館、教資會屬下其他院校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藏書。
(*可透過HKALL 「香港高校圖書聯網」檢索及預約。)

文學創作及研究 / 語言

  1. 廖偉棠:《櫻桃與金剛》,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7。
  2. 吳明益:《苦雨之地》,臺北: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2019。
  3. 謝曉虹:《無遮鬼》, 香港:香港文學館,2020。
  4. 葛亮:《燕食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
  5. 沐羽:《煙街》,新北市: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
  6. 陳國球:《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臺北:時報出版,2021。
  7. WU, Shengqing. Photo Poetics: Chinese Lyricism and Modern Media Cultur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0.
  8. 戴燕:《〈洛神賦〉九章》,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
  9. TIAN, Xiaofei ed. Reading Du Fu: Nine View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21.
  10. 楊治宜:《自然之辯:蘇軾的有限與不朽》,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
  11. 朱剛:《蘇軾十講》,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9。
  12. 陳苗:《出走的媽:我們的香港故事》,香港:天地圖書,2020。
  13. 沈海燕:《社會.作家.文本:南來文人的香港書寫》,香港:中華書局,2020。
  14. 小思:《香港文學散步》,香港:商務印書館,2019。
  15. 黃心村:《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2。
  16. 王東傑:《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17. 陳力衛:《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18. TSU, Jing. Kingdom of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Revolution that Made China Modern.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2022.

歷史 / 文化 / 考古 / 宗教 / 建築 / 音樂 / 藝術博物

  1. 奇邁克(Michael Keevak)著,吳緯疆譯:《成為黃種人:一部東亞人由白變黃的歷史》,新北市:八旗文化,2015。原著: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
  2. 羅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著,吳長青、張莉、彭鵬等譯,王藝等審校:《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西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原著:Chinese Society in the Age of Confucius (1000-250 BC):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Los Angeles: 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6.
  3. 康儒博(Robert Ford Campany)著,顧漩譯:《修仙:古代中國的修行與社會記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原著: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9.
  4. KELIHER, Macabe. The Board of Rites and the Making of Qing China.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9.
  5. 余凱思(Klaus Mühlhahn)著,黃中憲譯:《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臺北:春山出版,2022。原著:Making China modern: from the Great Qing to Xi Jinp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6. 盧淑櫻:《母乳與牛奶:近代中國母親角色的重塑(1895-1937)》,香港:中華書局,2018。
  7. 程美寶:《遇見黃東:18-19世紀珠江口的小人物與大世界》,香港:中華書局,2022。 
  8. 余英時:《余英時回憶錄》,臺北:允晨文化,2018。
  9. 余英時:《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22。
  10. 蘇煒:《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11. 冼玉儀(Elizabeth Sinn)著,林立偉譯:《穿梭太平洋:金山夢、華人出洋與香港的形成》,香港:中華書局,2019。原著:Pacific Crossing: California Gold, Chinese Migration, and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3.
  12. 丁新豹:《香港歷史散步》,香港:商務印書館,2020。
  13. 林雪虹:《香江茶事:追溯百年香港茶文化(增訂版)》,香港:中華書局,2022。
  14. 薛求理:《城境——香港建築1946-2011》,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
  15. 茹國烈:《城市如何文化》,香港:中華書局, 2022。
  16. 張欽楠:《中國古代建築師》,香港:三聯書店,2012。
  17. CLARK, Anthony E. China Gothic: The Bishop of Beijing and His Cathedral.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9.
  18. 陳燕遐、潘淑華編:《「牠」者再定義:人與動物關係的轉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8。
  19. GUY, Nancy. Resounding Taiwan: Musical Reverberations Across a Vibrant Isl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21.
  20. BROOKS, Jeanice, Matthew Stephens and Wiebke Thormahlen ed. Sound Heritage: Making Music Matter in Historic House. New York: Routledge, 2021.
  21. CUNO, James. Who Owns Antiquity?: Museums and the Battle over Our Ancient Heritage. With a New afterword by the author.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22. CLUNAS, Craig.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

 

查詢
電話:3442 2054
電郵:cahmach@cityu.edu.hk